中國古代樂器分打擊、吹奏和弦樂三種。當中以敲擊發音的樂器為最早,而弦樂器出現較晚。商代的鐃、磬和鼓是遺留下來最早的打擊樂器。據記載,原始的鼓以陶或木造成圓筒形鼓身,兩端蒙上獸皮或蟒皮。而所發現的商代鼓是銅製的,下有方形架,可將鼓橫放。
鐃和磬不同於鼓,它們均屬懸掛的樂器。至於早期橫放的鼓,鼓身如放置在四足的座架上,便稱“足鼓”。若在鼓身中穿一高柱杆,固定地插在鼓座上,則叫“楹鼓”。楹鼓佔很小空間,又不會搖擺,適宜安裝在戰車上,成為“鼓車”。而將鼓懸掛在鼓架的橫杆上,就是“懸鼓”。
到了五代,橫放的鼓減少了,逐漸把鼓豎立起來,變成單面鼓。
鼓的最初用途是作為樂器,伴奏歌舞。後來的說書人擊鼓,配合他們所講的故事內容,引起聽眾關注。
鼓聲輔助商品宣傳,成為聽覺廣告。商販在叫賣時,每多拿起一種稱“撥浪鼓”的小鼓。他們將鼓搖動,發出陣陣鼓聲,招徠顧客。
除娛樂外,鼓在軍事上擔當很重要的角色。自周代開始,指揮官透過鼓聲作為指揮信號,透過不同鼓聲調動不同的兵種,以及不同的戰術。例如,指揮騎兵時,用騎兵之鼓;若勒令步兵起行,便敲擊行動之鼓。
戰鼓有大小之分。天子之鼓最大,四面包上皮革;諸侯或以下級別的鼓只有兩革面。騎兵用的是配帶在馬上的小巧“提鼓”。
古代步兵稱“徒”。他們雙膝跪在蓆上,臀部壓在腿跟,即是在休息狀態。若他們聞到鼓聲,便須起立,準備戰鬥。古籍也記載在與敵對陣時,第一次擊鼓,表示前進;再次擊鼓,代表攻擊。
在另一方面,敲打銅鉦則停止軍隊前進。“鉦”是一種形狀似鐘,附有長柄的樂器。除鉦外,軍隊還運用銅鐃來表示收兵。“鐃”的形狀像鈴。
春秋時候,戰旗如戰鼓一樣,用來指揮軍隊前進。於夜間作戰,便點火顯示鼓的位置,然後擊鼓進兵。但在日間,可揮動戰旗,代替鼓聲。
戰旗原插在戰車的後方。旗面的圖像是身份的標誌,旗杆的高低指出等級的尊卑。例如,天子之旗是深紅色,畫上日月,旗杆最高;諸侯之旗則是淺紅色,畫有蛟龍。另一種戰旗稱“旌”,它不是布帛製成的,而以兩枝長而大的羽毛結成,也是插在戰車上。旌是可以束在戰旗的杆首,作為裝飾,也常放在鼓上,顯示這是戰爭用的指揮鼓。若士兵把旌毛插在肩上,則叫“披羽”,表明他們是作戰的前鋒。戰旗的用途多於戰鼓;麾旗向左,軍隊便從左方出擊;若麾向右,則進兵右方。
到了戰國時代,擊鼓的程序有嚴格規範。一擊鼓,士兵整裝待發;二擊鼓,開始佈陣;三擊鼓,補充糧草;四擊鼓,作最後檢查;五擊鼓,命令進兵。另一種說法是一步一擊鼓,表示慢步前進;如隔十步才擊鼓,指令急步向前;不停擊鼓,即命令士兵跑步進攻。
在行軍時,還會吹奏笳笛,類似擊鼓的作用。一吹表示前行,再吹則叫士兵聚合。總言之,古代軍隊須服從以鼓、鉦、鐃、旗、笛所作出的指揮信號。這些戰場上的指揮工具流行至宋代。到了火藥發明後,中國軍隊開始燒爆仗,作為“號炮”,或稱“信炮”。戰鼓的作用從此淡化了。
至晉代,鼓又成為冤情上達朝廷的工具。這種用途的鼓稱“登聞鼓”,一直沿用至清代。朝廷懸鼓於宮門外,供受屈者擊鼓鳴冤。當有冤情不得解決,可去擊響這“登聞鼓”,把屈辱或不滿的事情直達皇上。登聞鼓的作用是不依常規去逐級申訴,而可直接獲最高決策者處理冤情,把枉判作弊等錯案矯正過來。不過,貪官污吏也可以利用這鼓聲,使他們接觸到皇上,乘機誣害他人。無奈地,歷朝政府皆沒有健全法制,即使設置了登聞鼓,也是有限地沉冤得雪。
在起居生活方面,鼓是在“臘日”祭祀神靈的工具。古代“臘日”設於農曆十一月冬至日與歲終之間,它是祭祖祀神的重要日子,屬於每年最後的一個祭典,目的在驅除寒氣,逐走瘟疫,扶助新生。這祭典一般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所以又稱“臘八節”。在臘祭期間,家族成員團聚一起,好像大除夕起著送舊迎新的作用。古人認為鼕鼕的鼓聲仿若雷聲,象徵天神叫聲,它能喚起民眾的活力,排除陰冷,煥發陽剛。因此,“臘鼓”是中國古代風俗中的吉祥物。
唐代初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了源於古印度的“羯鼓”。它是兩面鼓,鼓身以木製成圓桶形,左右兩端蒙上皮革,並且以繩將兩端的革面互相拉緊。羯鼓是橫置在鼓架上的,鼓手持兩杖分別敲擊鼓面。若將羯鼓直豎,便用兩杖拍打一面。唐人特別喜愛羯鼓,因為它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響,以及演出短促急切的節奏。唐玄宗對羯鼓推崇備至,他認為這外來鼓樂遠勝中國傳統的琴音。唐代末期,社會動亂,音樂不振,羯鼓亦隨著式微。至元代,出現一種細腰鼓;鼓手以右手持杖擊鼓,左掌則拍鼓,類似羯鼓的敲擊方法,但實質上它不是唐代的羯鼓了。
古時將夜間分成五更,每更鳴鼓。每夜擊鼓五次,以便報時。在乘車出行時,擊一鼓表示行一里,以便記程。在農耕時,擊鼓令田鼠生畏,以便保存農作物。
古人還在市集設鼓樓;擊鼓通知商販啟市,也利用鼓聲知會停業。由於登聞鼓的影響,寺院和官署門前的左側往往置鼓,作為尊嚴和權力的象徵。
無疑地,鼓聲響亮,振奮人心。其實古人對鼓愛恨交熾;戰鼓催人殺敵,登聞鼓催人呼冤,羯鼓催人享樂,更鼓催人入睡,市鼓催人買賣。古人的鼓聲今已成絕響。今人對鼓並無厚愛,但卻迷於講“股”。商股催人求財,也催人玩命。若不迷於玩股,便可避卻股災。我們倒不如像佛門修道者,守著暮鼓晨鐘,恆心地修做功課。若培養出堅強性格和深厚學養,就不難應付什麼壞人、壞事和不良股了,我們鼓起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