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候鳥,牠的外形富有特色;尾巴像打開的剪刀,背部羽毛是黑色的,身的兩旁伸出很長翅膀,臉的兩側長得非常飽滿。對中國人來說,這樣的燕頭、燕尾和燕身皆表現出與眾鳥不同的靈氣。
早在遠古時候,中國人已對鳥十分崇拜。他們傳說“商”民族是由“玄鳥”生下來的;“玄”即黑色。中國人最尊崇的鳥是鳳凰,但鳳凰像龍一樣,不是現實世界的動物,只是古人設計出來的。況且鳳凰通體彩色,並非黑鳥。
“商”人其實來自生活於中國東部的“少昊”族。少昊族相信的圖騰是“鷙”。“鷙”可解作兇猛的鳥,即是鷹。但這民族也稱“摰”。
“摰”與“鷙”相通,因此少昊族喜歡的鳥不一定是鷹,而是一種稱“摰”的鳥,“摰”應是衍生“商”人的黑鳥。
“商”人的祖先是“契”,他的母親名“簡狄”。據早期記載,簡狄吞下黑鳥的卵而懷孕,因而生下了“契”。古人相信這黑鳥就是燕子。
同樣的傳說出現於秦始皇帝的“秦”族。秦人的始祖名“大業”,他是母親“女修”吞下燕卵所生的。秦王取“嬴”姓,“嬴”即是“燕”,兩者同音。
燕子原來是中國人的始祖,也竟然是中國人的後代。古人喜歡把初生小孩稱“鷾鴯”。“鷾鴯”是黑鳥的意思,實質上指燕子。這稱呼後來寫成“嬰兒”。因此,古人將初生小孩比喻燕子,可見燕子在他們心目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周代燕侯在今北京周圍的地區建立燕國,並以北京為國都。當時“燕”亦稱“匽”。秦國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滅了燕國。此後,“匽”被“燕”取代了。到了唐代,史思明造反,自稱“大燕皇帝”,把北京稱做“燕京”。古時的燕國根基於燕山,這國名可能源自地名。無論是燕國或燕山,這些名字應是與燕子有密切關係的。燕國屬於靠北的地方。黑色代表北方;這地方的人民一直崇拜鳥,所以黑鳥成為他們的偶像,他們樂稱自己為燕子,於是稱國號為“燕”。
燕子分泥燕和草燕,泥燕子以泥土築巢,比較乾淨,牠們不在屋內排糞;而以草造巢的燕子,則較為骯髒,不受人們歡迎。燕子在天氣轉冷的時候,便由北方飛往南方。待春天回暖,牠們再北飛,返回原來居巢。
燕子不分貴賤,不管那處是富貴人家或尋常百姓,只要是適合的地方,牠們都會築巢。當巢子造成,就成為牠們的長期居所。不管環境怎樣變遷,每年避過寒冬後,相識的燕子便歸來。
因此關係,燕子是中國人的老朋友。當燕子南飛,惹人相思,期望大家平安。當燕子回巢,大地回春,牠們送來希望,祝福新歲吉祥。
燕子雙棲雙飛,表現感人愛情,發人深省。
燕子一旦失去伴侶,牠沒有忘情,還是孤身回來,重返老巢。這忠貞精神令人欽佩,這念舊情懷令人珍惜,這飄零身世令人生憐。
中國人因愛燕子,不捕燕,不殺燕,但為愛吃燕窩,奪去牠們的愛巢。當碰見白燕子,他們迷信將生貴女,所以燕子亦美稱“天女”。
“燕”與“宴”相通。古時候,朝廷在春天設宴,祝賀科舉成功的考生。“春宴”寓意士途得意;在中國陶瓷器上往往繪有“杏林春燕”的場景,便是借春天的燕子表示考獲功名。
燕子被美化成瑞鳥,牠衍生了中華民族,看來中國人真的蘊含燕子的血統。他們與燕子同樣醉心愛情,懷念舊情,重視友情。
可惜不少人及不上情義兩全的燕子。他們披著騙人的臉,懷著毒狼的心,忘恩負義,害己害人。
我們不要忘記真情的小燕子。牠教我們不要做個偽善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