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中國磚瓦



        中國人最先居於山洞,後來以木或泥土造牆,建成居所,保護人身安全。但土牆易裂,木牆易燒,兩者均容易塌毀,不易保家護園。
       
        至掌握燒火的溫度後,便以土燒成磚塊築牆,又燒成瓦片造屋頂。中國人相信磚瓦堅固;磚瓦的出現,把中國人的生活帶到一個全新局面。


        一般磚塊是實心和長方形的。磚有兩個立面,較長的一邊稱“長頭”,較短的叫“丁頭”。中國人將磚塊疊起,構成不同模式的圍牆。最流行的疊法是將長頭扁砌,或用“丁頭”側砌;上層的磚疊在下層磚塊的中間位置,猶如“品”字形。這樣的磚牆是最穩固的實牆,一般居所都採這種築法。

        若每層的磚不依大小規則排列,即是將“長頭”“丁頭”縱橫相置一起,則造成牆身中空。因此在中空部份便須填上砂土及碎磚。其實這已不是實牆,不過它有隔音防熱的功能。

        無疑地,磚是最能靈活運用的材料;可以把磚疊成薄牆、厚牆、空心牆、高牆和矮牆,甚至可利用磚塊拼砌出門窗。不管採用怎樣的築法,在古人心目中,磚是他們堅固的護身物,也助他們開窗啟戶,迎接吉祥。

        中國人就在磚上雕刻圖案和文字,把這些吉祥直接表達出來。這些畫像磚流行於漢代,大多是空心磚,用於墓葬,但後來出現於居宅。明清的磚雕更多姿采,它們是高溫燒製的青磚。磚上的裝飾離不開民間故事,寓意吉祥的花鳥、動物,以及仙道題材。

        結實的青磚亦用作地磚,但宮廷裡的地磚尊稱“金磚”。實際上,“金磚”不是金造的,也不是金色的。明代“金磚”製於蘇州;它是方形厚重的黑磚,大如臺面,品質確實精美。

        至於屋頂的陶瓦,除了遮擋陽光外,還有排洩雨水的作用。若依五行來解說,它能調節“水”“火”,和合“陰”“陽”,這角色非常重要。

        瓦片是疊排成直行的。在每行前頭封上圓形的“瓦當”,而兩行之間的瓦溝口則置半圓形的“滴水”。這些“瓦當”“滴水”往往飾印祥雲、太陽、四靈等圖案,也見“長樂未央”、“富貴”、“萬歲”等吉祥文字。一些“瓦當”還雕上虎頭紋,更是辟凶鎮邪。

        磚牆保家,亦可守護大家。中國人認為高大厚實的城牆能抗惡衛祥。北方人便有“走城牆”的習慣,他們在吉日吉時登城走一遍,用意是走病驅寒。

        同樣地,堅固的橋也是由磚塊築成的。走上橋,如走城牆,同樣是希望百病消除。疾病因陰重而起,除病即是去陰取陽;陽盛則容易得男,所以登城過橋還有祈子的作用。況且橋樑的橋孔和城牆的拱門好像孕婦隆起的腹部,這弧拱狀使婦女得到感應,刺激起她們生育的願望。一些婦女於是暗地裡在橋頭取磚,希望橋磚引來靈氣,消除她們不孕的徬徨。因此,古時送磚為禮,就是祝願得男。

        “弄璋”表示誕子,因為璋是玉器,玉屬陽。“磚”與“璋”音近,所以“得磚”象徵“得男”。“弄瓦”則表示生女,因為瓦是土器,土相等於“地”,即屬陰。磚和瓦就這樣代表了男女陰陽。古時求子心切,竟然出現踏瓦敗俗,目的便是禳女祈男。

        磚是“陽”,瓦是“陰”。若磚牆瓦頂遇有虧損,便陰陽失調,居所當然逢險。中國人的磚瓦文化,一方面是迷信子運,另方面是相信固頂堅牆。


        磚殘,家不安。磚缺,家不穩。磚破,家不寧。瓦全,家不漏。瓦正,家不傾。磚瓦齊全,家宅安全。只有自己賺來的磚瓦才適合本身居處。若奪人一磚一瓦,大小不合己用,必做成破頂危牆。

        為築好一個家,我們必須備有磚的特質,實而不華;做事專心,用情專心;除充實自己,還要懂得磚瓦為何互相依靠,而去學識尊重別人。否則僥倖建成的黃金屋,也是空洞洞的,毫無生氣,沒人與您講三道四,談天說地,訴短話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