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最早出現在大地上的樹是桑樹。根據中國神話,它是一棵巨大神木,住上了十個太陽,它們都掛在樹上。這神木上達天上,下至地下,它是連接天、人和地的中樞,稱為“扶桑”,又叫“太陽樹”或“東方之樹”。
現實世界的桑樹也被神化起來,它又稱“生命樹”。中國是全世界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所製造的絲綢是重要的生活用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商品。古人相信細小的蠶因為具有深厚生命力,才能吐出綿密的長絲。這生命力來自牠們的食糧,那就是桑葉了。因此,桑樹賦予蠶兒生命,也無形中帶給人們豐盛生活。
發達的養蠶業須依靠豐富的桑樹資源,所以桑樹在古代種植於很多地方,隨處可見桑田。
眾多的桑樹結成纍纍的桑葚(果實),長出茂密的桑葉。這些果葉被摘去後,又可快長出來,所以古人也相信桑樹具有頑強的生殖力。人們也好像受這生殖力所影響,相傳孔子便出生於桑園。
“桑”既然有助絲綢生產,有助人們生殖,也被尊為有助萬物生長的太陽樹,古人便喜歡在充滿生氣的桑樹林中,舉行祭典,進行拜祖祈雨等活動。桑林被指為聖地。
至漢代,象徵生命的“扶桑”搖身變成“搖錢樹”。在漢代墓葬中,曾發現銅樹;每枝樹梢掛銅錢;錢的中央有方孔,寓意“天門”,錢上有光芒形狀的紋飾,象徵“太陽”。這種陪葬物把別稱“太陽樹”的扶桑加多一份散發財富的力量。
在另一方面,“桑”是“喪”諧音,古人於是截取一節桑枝,糊上白紙,將白紙剪成一條條細短的紙條,成為“扶喪棒”。
扶喪棒一般用來插在墳頭,目的在引領亡魂,望死者重生。所以桑枝表面上用於喪禮,但用意還是祈求生命再生,正符合“桑”為生命樹的信念。
不過,在江蘇地區,人們仍覺得“桑”與“喪”同音,令人感到同義,產生不利,於是不想桑樹種於門前。
樹木的吉凶寓意其實是與住屋環境有密切關係的。在中國西北地區,善用松木和椿木建造房屋。松能四季生長,“椿”與“春”諧音,兩者合起來,表示四季常春。
"槐”的字形結構是“木”和“鬼”。古人覺得它是木中之鬼。因此,槐木不用作建材,以免屋中有鬼。同樣地,很多食用果實的樹是在禁忌之列,它們叫“花果木”,不夠堅硬,不可能頂門立戶。
不過,槐樹在不同地區給人不同的感受。“槐”與“懷”音近,寓意“懷子”。若然有這樣吉祥的信念,便植槐樹於宅院內,祈求生子。
古代還流行一個與槐樹有關的寓言。傳說一位書生在大槐樹下酒醉,夢見自己走入一個稱“槐安國”的地方,招為駙馬,並封做“南柯太守”(南柯的首長),享盡榮華。後來書生夢醒,發現槐樹下有兩個蟻穴。他認為大穴是“槐安國”,小穴便是“南柯郡”。這“南柯一夢”警醒世人,富貴只可夢中求,並非人人皆得。不過,古人卻因此指稱槐樹為招財寶樹。若食用槐葉、槐籽,有助頭髮發黑,使身體健康;健康也是財富。
關於建材的民間信仰,最顯著的例子是以棗木造屋脊,榆木作屋樑,杏木成房門。“棗”是“早”的意思,“脊”發音如“積”,“榆”是“餘”諧音,“樑”寓意“糧”,“杏”比如“幸”。若將這些字義連接起來,便讀成“早積餘糧幸福門”。因此,榆樹也多種於門外,希望有“餘錢”。
柳樹多見於墳前,也不拿來建房子,不想柳木帶來鬼氣。但柳樹又多生於河岸,人們便把它當作抗旱的鎮物。佛教的觀音菩薩就是以柳枝灑水,化成甘露,造福人間。而另一方面,柳樹的柔美姿態可喻為溫順謙遜的情操;當它隨風擺蕩,仿若為旅人在路上拂塵。於是古人折取柳枝,用來送別友人,以表友情,寄託相思。
桃木也不作建材,但它是“吉木”。傳說鬼門關前有巨大無比的桃樹,看守凶靈,所以桃木可以治鬼。而柳木也有同樣的作用。古人以桃和柳的木枝造箭矢,作為祭物鎮邪。
古代神話常提到梧桐樹,因為它是鳳凰棲息的地方。因此關係,梧桐也是吉木,古人並且利用梧桐木製造樂器,求得佳音。
此外,神話中的月宮植有桂樹。這種樹生長很快,砍下來,又重生起來。古人因此視桂枝為吉物。任何東西若與桂枝接觸,可以加快增長。從月宮(又稱“蟾宮”)折取桂枝,當然是吉事,但又是難事。因此,古人將“蟾宮折桂”比喻在艱苦的科舉試中考取功名。
"桂”又與“貴”諧音;將桂花和蓮花畫在一起,寓意“連生貴子”。若是桂花伴與桃花,就是“大貴大壽”了。
竹樹長成多節,幹內中空,但外殼堅固。古人美化竹的這些特質,將它比若虛心性直的君子。古時婦人出嫁,亦帶同竹蓆,表示守節。竹也為人們納吉降祥,因為“竹子”如同
“祝子”,有助求子。“竹”與“祝”諧音,“祝”也是“報”的意思,於是“竹報平安”。
松樹耐寒,譽為“長春樹”,象徵長壽。梅花能在寒冬盛開,所以松、竹、梅一起美稱“歲寒三友”,成為吉樹。
柏與松如同兄弟。若以柏葉浸酒,飲用可延年益壽。“柏”是“百”諧音;在吉祥圖案裡面,柏樹與柿子放在一起,合成“百事如意”;再加上桔子,表示“百事大吉”。柏樹亦可辟邪;人們喜種柏樹於墓旁,令鬼怪不侵。甚至把柏木放在床頭,可消災卻鬼,令人安眠。
古人愛樹,他們相信樹有靈氣,能助他們驅鬼鎮邪,祈子添壽。實質上,樹的本身就很有價值,樹所生的果實是日常生活的食糧,樹木是建築的重要材料,也是泡水、燒菜、造飯以至取暖的燃料。對古人來說,樹可助他們改善物質生活,也助他們尋求福壽康寧。
今人更加愛樹,因為樹對保護自然環境起著重大作用。其實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幸福還是寄託在樹上。古人主張良禽擇木而棲。根據這觀念,我們工作的地方必須是人人充滿生氣;我們生活的地方則人人不會生氣,共享太平。原則上,領導必須英明,同事必需忠誠,朋友必需善良,配偶必需恩愛。
我們趕快去找這些好去處吧!它們是現代的扶桑樹,好讓我們頂天立地去做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