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月亮、金星(古稱“太白”)、木星(“歲星”)、水星(“辰星”)、火星(“熒惑”)和土星(“鎮星”)等七星的運行狀況,每每對地球產生一定影響,這是古人創立“陰陽五行”學說的一個根據。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實際上,中國人相信萬物萬象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當中亦把產生的物象辨證為“陰”性或“陽”性。
五行的相生現象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反過來則是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這相生相克的理念,以及陰陽兩性論就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基礎。
在五行中,“火”不是自立的物質,它是由“木”產生的。“木”依靠陽光生長,所以骨子裡,太陽才是“火”之源。東方出太陽,太陽出陽光,陽光照出萬物,萬物生長成林,林木是青色,所以東方屬“木”。南方近赤道,赤道近太陽,火熱的陽光把大地染成赤色,因此南方屬“火”。中國的東部、南部及東南部均陽氣最盛,成為富庶之區,正符合“木”“火”相生的道理。
火是太陽的力量。這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它可以把金、木、水、土變成另一種物質。火燒木成燼,也可燒化了堅硬的金屬,燒結了泥土,甚至把水燒成火海。
中國人認為無窮的火力可以成為他們的護身物,替他們趕走一生煩燥,熔滅一切凶靈。紅是火的顏色,因此中國人以紅色為火,儆惡制邪。於是紅封包、紅帽、紅巾、紅袍、紅裳、紅鞋、紅牆等各種紅色東西便大派用場,熾火的紅色不期然成為中國人喜愛的吉祥。
紅紙如火,有驅邪逐鬼的效力。中國人便利用紅紙寫揮春和春聯,為新歲討太平;又把紅紙剪成雄雞、壽老、時花等各式圖案,然後糊窗貼牆,為居屋鎮邪。
燈火亦能破解邪氛妖氣,保祐家宅安寧。中國人點上走馬燈,求光明長盛不衰;高掛紅燈籠,如空中閃爍繁星,望星輝照走陰迷。他們認為燈形如瓜;燈內有蕊,像瓜中有籽。燈明若瓜熟;瓜熟蒂落,象徵得子。而燃上紅燭除增強火氣外,燭子諧音“祝子”,亦是表示求生貴子的宏望。顯然燈光火亮有助子孫繁衍,家族繁榮。若依這傳統觀念,人不走運,家不太平,子不興旺,應是陽火不足,於是加燈補火,可保吉祥。
中國人迷信火運,只不過想棄暗投明,能過一兩天溫飽生活。他們甚至希望以紅線締結良緣,吃赤豆粥辟瘟去邪。
人體五臟亦以五行定性。古人指出“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心帶動血液運行,脈走全身,心臟顯然主宰人的活動和精神。若心是五臟的重心,則火便成五行的主力了。
古人還體驗到“五味”“五情”。“五味”以“酸”屬木,“苦”屬火,“甘”屬土,“辛”屬金,“鹹”屬水。“五情”則以“怒”屬木,“喜”屬火,“思”屬土,“悲”屬金,“恐”屬水。從這些關係來看,可以知道苦心做事,必然做到喜事。
邪魔畏火,火能消弭不祥。可惜千百年來,中國人竟然以戰火自殘,破壞了自己建立的家園。火原是明燈照路,但往往化成怒火焚身。星火可燎原;火能催生,亦能殺生。我們希望生火有道,真的創燒一個太平盛世,給自己人生一個火紅的太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