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中國丹藥



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道教在漢代正式成立,不老成仙之說更普及民間。若做到“不老”,便可以“不死”。如修煉至“不死”境界,則是快樂神仙了。

道教認為萬物須靠水生存,水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元素,所以水能幫助長生。人若長時間缺乏食糧,但只要有水進口,縱然身體劇瘦,也可勉強續命。反過來說,動植物即使得到充足營養,若長期缺水,也會死亡。

因此,道教主張飲水養生。不過,擁有這特效功能的水是“香水”、“咒水”和“符水”。

“香水”不是帶香味的水,而是曾用來拜祭神靈的水,或加入香灰的水。

咒是天神的說話。“咒水”是經過唸咒的水,它是附有天神力量的。

符是表達天神指示的圖形文字,箓則是天神身份的證明書,兩者均有法力替人消災除病。至於“符水”,主要由兩種方法造成。一種是把符或箓燒成紙灰,然後放這些灰入水飲用。另一種是將符或箓放入清水,或加上一些藥材,煑沸後才服用。顯然地,信眾必須相信這些聖水為靈丹妙藥,透過這種心理作用或能為他們紓解病情。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服水療法是沒有效用的,甚至有損健康。

除水療外,古人為求強身健體,還服食黃金和玉石。玉石長埋地下而可長存不朽,於是在古人心中它是世上最堅固的東西。因此,他們希望把肉身化成“玉身”。然而,玉難以入口消化,古人唯有把玉磨成粉末,混合泉水服食。這做法使玉在體內演化,將血肉之軀染上玉質,因而可抵抗邪毒入侵,令百病不生。可惜飲了這樣的玉泉水,不只不令人不老,而只可加速死亡。

黃金與玉的情況一樣。烈火煉金,金也不消。金還有抗蝕的能力。於是古人又相信帶金質的體質是最強壯的。若把肉體變做“金身”,就可保養身軀,恒久不腐。因此,古人嘗試吞食黃金,去實現長生之夢,當然這夢想是不可能成真的。


金和玉均屬天然物體,不是人工製成的。但這些礦物根本入口難消,不可能當做養生補品。因此,古人不得不自創不老之藥。他們最先將丹砂(紅色硫化汞)混合酒或蜂蜜一起服用。後來將丹砂入火煉,加強效用。這便是“煉丹”的開始,而“丹藥”就成為人工所煉制不老之藥的代名詞。

黃金和白銀均屬貴重金屬。銀次於金,但也有金的堅實本質。所以古人沒能力食金,也望吃銀。為減低成本,他們設法以平價金屬煉成貴價的黃金和白銀,於是發明了“煉金術”和“煉銀術”,亦叫“黃白術”。這樣煉製出來的成品就是仿金、仿銀的丹藥,稱作“藥金”和“藥銀”。

古人的觀念是雄黃經五百年轉化成汞(水銀),汞需九百年化作黃金。而礜石也可經一千八百年變成白銀。若依這樣根據,鐵、鉛、汞、雄黃及丹砂等礦物皆能轉化為金銀。

煉丹家便想利用煉火去混合不同礦物,製成“藥金”等丹藥。他們發明了銅製的丹爐,形似三足鼎。鼎爐分成上、中、下三部份,依次代表天、人、地三界,合起來便象徵一個微型宇宙。他們認為在爐中煉歷一個時辰(兩小時),即相當在世上演化一年。因此煉歷一年,便相等於四千多年的化合了天然礦物原需要很多年的自然轉化才成金銀,鼎爐煉法就加速了這個過程。只需數月,已製成金丹、銀丹等補藥。


然而,這樣煉製出來的金丹只是外表金黃,仿似黃金。爲了加強藥效,古人還提倡以黃金製成的器皿來服食金丹,以金盛“金”,務求接觸更多“黃金”。

煉丹術始於西漢,至晉代漸趨成熟。到了唐代,更大行其道;不少皇帝篤信丹藥,卻不少服食暴死。宋人終於醒覺丹藥的禍害,服丹風氣曾一度收斂下來。可惜明代天子恢復對長生的奢望,使中國皇帝再度亡於這些神丹聖藥。

煉丹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化學實驗。這些實驗不是沒有意義的。煉丹家基於這些化學心得,竟煉製出不少有實際療效的藥物,替人治病,他們反而成為醫藥大師。

丹藥原先用來助人,但最終還是害人。服丹成仙只是一個理想的追求,根本是不切實際的。今人追求長壽,當然是人之常情。只是不少人亂服補藥,以為養生反而傷身。人怎可以不老;我們必須面對現實,老化是必然的。

世間不少人在騙人,傷害人,根本沒有靈丹妙藥去清除這些不良份子。最有效的金丹就是為自己栽培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只要善心待人,不作惡事,到頭來必有善報。若人人向善,何須煉金求壽,我們已是快樂神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