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中國布



萬物須尋找食糧,維持生命,但當中以人比動物先進,因為除食糧外,人懂得製造衣服去保護身體,來延長壽命。樹皮、樹葉、獸皮等都是原始衣服的材料。不過,這些東西不是後來常用來造衣服的。在發明了布後,衣服的款式進步了,穿起來更舒適,更適合天氣和地理環境的需要。

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陶器曾印上布紋裝飾,在這時代的遺址又發現了石製和陶製的紡輪,證明中國人很早利用植物纖維紡成布。當時的布質當然是粗糙的,一些還像今天的麻袋。

中國人在七千年前已建立農業社會。他們馴化動物,以及將野生植物大量培植作適當用途。在早期的文化發展過程中,種麻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動。古人把麻的纖維紡成紗,然後將這些麻線織布。陶器上的裝飾就是麻布紋。


據史書記載,中國人在商代以前創造另一種製衣的材料,這便是由蠶絲織成的帛。在商代文物中,找到蠶形玉雕;青銅器上亦發現蠶形紋飾。顯然地,古人早將蠶兒馴化,在家裏養蠶。蠶需要大量桑葉為食糧。所以古人除麻外,還發展桑田。由蠶蛹抽出來的絲,便可編織成綾、羅、綢、緞等各式衣料。當然絲織物的質地較麻布優勝得多了。

除麻布、絲綢外,古人還造出葛布。葛是野生植物;它的纖維也可織布。葛布同時用來製衣和造鞋,但布質是低劣的。它的另一缺點是不可禦寒。即使農民是那麼貧困,到了漢代,他們也不得不將葛布淘汰。

絲綢的製作成本畢竟是最高的,只可供皇室貴族享用,一般民眾唯有穿麻布衣服。所以“布衣”一詞泛指平民百姓。

美化衣料,最直接的方法是染色。在染料中,以植物染料較礦物染料流行,因為礦物染料較易褪色。至漢代,種植不少製作染料的植物,這樣便增加了染料種類,亦改良了染色質素,對衣著文化帶來重大影響。除“布衣”外,一般民眾還俗稱“黎民”,就是指他們常穿黑色的麻服。待到老年時,他們才有能力購買絲織衣物。


麻是容易栽種的植物,它對土壤和氣候均沒有嚴格要求。所以很多地方種了麻,也因此令麻的供應不缺。況且麻布易受染色,而所染的色亦不易淡化,因此麻衣一直受各階層人士樂用。

植桑養蠶始於黃河流域,後來位於長江上流的四川成為主要桑蠶區。到了宋代,全國經濟重心向南移,農業在南方獲高度發展,其中的一項措施是廣泛種植桑麻。桑蠶業進入新階段;植桑、養蠶、織絲三者分工,各自成為專業。

不過到了元代,衣料的發展發生重大變化。棉花纖維造成的布開始作為常用的衣被材料。

棉花有多個品種。從印度引入的“亞洲棉”最適宜織成布料。其他品種的纖維粗短,不可紡成細紗,同時產量不高,增加製作成本。早於漢代,“亞洲棉”經由緬甸傳入雲南、貴州和四川,受當地的少數民族利用來織成富有特色的棉布。另外,又經越南由海路傳至廣西、廣東和福建。而絲綢之路也將棉花帶到西北方的新疆。不過,因為地理環境關係,最先用棉布造衣服的地方可能是海南島。棉花須產自炎熱的地方。所以由漢至宋代,棉因受到氣候的限制,不可在全國種植,它不及麻那麼廣泛地受用。

唐代以前,棉布稱“吉貝”,是印度梵語“棉花Karpasi”或馬來語“Kapus”的音譯。其他名稱是“白疊”、“桂布”和“廣幅布”。棉花也叫“木棉”和“攀枝花”。木棉其實是另一種樹,與棉樹沒有關係。“棉”指棉花,是中國人於南朝自創的。至明清兩代,這名稱才流行起來。

當植棉的技術成熟後,古人開始重視棉的價值。棉花纖維可織成較長較闊的布。在禦寒方面,棉布較有效。在製作工序方面,棉布較簡化。在成本方面,棉布較便宜。因此,元代推行植棉,大量生產棉布。

自明代開始,棉紡織已成主要工業。棉布逐漸一枝獨秀,成為生活必需的衣料。棉布因質量不斷提升,亦打進了絲織品所壟斷的上流社會市場。發展至清代,麻布的地位被棉布完全取代。雖然受棉布威脅,絲綢仍是貴價的衣料。這時候,絲綢只有向更高品質的方面發展,尤其是去迎合外國人的需求。

古人設法改善種麻植棉的方法,為求提高纖維的質量,以及增加紗線的產量,好讓他們織得好的布去造合適的衣。由古至今,人重衣裝,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布的品質影響衣服的款式。而衣服的款式可表示不同的社會階級。衣服愈多布料,表示愈貴重。所以達官貴人的衣袖是長而寬大的;農民勞工的則完全相反,他們的衣袖是窄和短,必露出手掌部位。

麻布是粗衣。粗衣不只保護身體,亦因為有衣蔽體,才不致裸體而感到羞恥,合乎古人守禮的精神,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質。絲綢歷來是上層社會的專利品,老百姓只能拿織成的麻、棉等布匹造衣裳。所以布的歷史相等於衣的歷史;衣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文化史。

我們在今天不是不重視衣裝,不講究布料。但今天的服式與古時背道而行,竟愈來愈少布了。古人吃不飽,體弱沾寒,所以加衣求暖。今人吃得過飽了,嚐不到古人的苦滋味。不少古人半生只有一件粗衣,終生穿上無數故衣,修修補補,毋顧儀容。今人有無數的新衣,卻故意弄穿補洞,做成時尚。

時尚隨時代而改變,我們不須一味復古。但不想露體示人,欲求合適自己的時裝,我們還須認識織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