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早的繪畫是一條線。這條線有直、橫、曲、圓或彎等不同樣子。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通常刻有或畫上這些線條,作為裝飾。因為年代久遠,缺乏文字記錄,這些裝飾的作用難於稽考。
不過,一些學者把圍繞瓶罐一周的線條稱作“繩紋”或“弦紋”。至於波浪形的線條,則被指作“水紋”。瓶罐一般用來貯酒和水,所以這推斷不是沒有根據的。
後來陰陽五行學說盛行,線條便不再是純粹的幾何造型了,而別有一番意義。例如,實線代表“陽”、虛線屬於“陰”。八卦中的乾卦便由三條平行的實線組成,坤卦則是三條虛線。基於這個觀念,虛線和實線分別象徵陰及陽、負與正、雌和雄。
無疑地,線條可產生不同的幾何造型,如方、圓、尖、直及波浪等形態。古人認為萬物由五種基本元素構成,即“五行”。在造型上,“五行”可由直條形代表“木”,尖角形是“火”,方形屬“土”,圓形為“金”,波浪形示意“水”。
不過,在眾多形狀中,方形和圓形是最常見的。圓線沒有角,曲線成方形而起角。古人於是在五行思想以外,又另對方圓生情;他們認為“天”無涯,“地”有角。因此,在他們的心目中,天乃圓,地為方,兩者在視覺上是對立的。但沒有“天”,哪會有“地”,所以“天”和“地”又是相配合的,“人”居於其中間才能生存下來。
圓線既然代表“天”,弧線因此亦與“天”產生密切關係。若數條弧線連接一起,便形成“光芒”的圖案,也像掛在天空中的蒼穹帳幕。這“天幕”雖然由簡單的弧線組合出來,卻是古人心儀的神聖天宮了。
此外,古代的圖畫見有漩渦形的圓形圈,它們是用來表達水波的。同樣的漩渦紋亦見天空,它們作為白雲。因此相同的幾何線放在上下的不同位置,竟表達截然不同的意義,實在趣味盎然。
至於兩個同心圓圈,意義更多,包括水波、行雲,還可以象徵太陽、月亮、星星。相對地,兩個同心四方形則代表“雷”。連續的曲線便是“電”。
古人不喜把線條中斷。圓線沒有首尾,所以他們不須對其特別處理。曲線和波浪形的彎或直線應該是有兩端的,但它們往往被刻畫或繪畫在瓶、罐等器物上,圍繞器身一周,整條線條沒有斷截,做成連綿不絕的意思。這些情況通稱為“回紋”,相等於佛教藝術中的盤長結,寓意無量無窮。
古人喜對一事一物寄予特別感情,表達心中所欲所想。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線條的結構也不例外,竟然蘊含天與地,以及陰陽五行等玄妙思想。所以從信仰的角度來看,一條虛線和實線原來可運轉乾坤,影響中國人世世代代的生活,帶給他們地久天長的永恆福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