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中國符



“符”原是古代的一種證件,最初是“竹”造的,所以“符”字從竹頭。在民間方面,符是出入莊園大宅的通行證,上列人名、年齡和性別,或只有符的編號。在朝廷方面,符是委任官員、頒佈政令和調動軍事的憑證。這些官符是一分為二的,由朝廷和駐外官員各執一半,作為溝通的證物。當有需要時,朝廷便派使者執半符出外,向地方官或將帥傳達指令,而官員或將帥遂以自己所持的另一半符核對真偽。若兩半符合成一符,便驗證出下達的指令確實來自朝廷。

朝廷為表隆重和提防假冒,不能以平價的竹作為官符的材料,而改用金屬或玉石。它們的造型大多仿吉祥動物,例如虎符、龜符和魚符,符上還鑄有銘文。至於調兵遣將所採用的官符,則專稱“兵符”;當中也有以竹製的,它們只屬將帥向部下下達軍令的憑證,叫做“令箭”。

道教自漢代興起,創教主張道陵(張天師)製造神符,以助傳播教理。神符雖與政事無關,但深受帝王注重,視為重要的宗教信物。上行下效,神符成為民間生活不可缺少的“寶物”。

神符的意義其實來自官府和兵符,只不過它是代表神的憑證。道士通過這憑證與天神溝通,表示得到天神的認同,賜予法力,去執行他們的法事。神符也可以說是天神的化身;透過符上的圖文,作出靈驗的指令。

原始的神符由桃木製成,稱為“桃符”。桃木有辟邪作用,所以畫符在桃木,可增加靈氣。漢代研究出造紙技術,但當時的紙仍屬貴重物料,早期的符還是以絲織物為材料的。後來紙張流行,才製作紙符,並主要採用黃紙。黃是中央之色,代表帝王,象徵無上權威,所以黃色顯出天神的威信。

黃紙上的符文通常以朱砂書寫,呈現紅色。血是紅色的;沒有血,便沒有生命。因此,紅代表了生命。況且紅色屬“陽”,陽氣亦即萬物賴以生存的生氣,所以符文書以紅色,有助消除陰煞和鬼氣。朱符是常見的了,但也有一些符以其他色料書寫的,例如墨符、青符和紫符。

除紙符外,還有其他材料可以把符表達出來。在鐵片、銅片,以至陶器皆可畫上符。其中以水符較特別;這符是沒有實質形態的;道士只以手指代筆,指向水中畫符,便傳達了神的法力。另一種水符的形式稱“符水”;信徒把紙符燒成灰燼,將燼混合水中,然後飲服。這符水是用來治病的。不過,最神奇的要算是“空符”了;所採的方法與水符一樣,即道士以手指向空中畫符。

神符一般被裝於錦囊內,佩帶在身,成為護身符。除化符於水內,古人還將符化成丸狀吞服,同樣是有藥用的價值。無疑地,符的功能是召神幫助,求排難解困。古人認為最直接上傳訊息的方法是把紙符化於火,讓訊息隨縷縷焚煙傳遞給天神。

古人相信靈魂不滅。人去世後,必須妥善地處理亡魂,否則難以重生。在這方面,符便發揮了多個作用。透過適當的符,可藉神的力量把亡魂召回來,讓靈魂復活。符可以攝取靈魂,送往天堂成仙,也可以為亡魂赦解前生一切冤孽。


既然符是天神的憑證,符的內容基本上充滿天神的符號。這些符號主要是抽象文字,一些屬抽象圖畫。它們皆成為天神的化身。例如,在道教信仰中,北斗星是眾星至尊,法力無邊。因此,神符多畫上北斗星的符號。其他符號可能代表天帝、天官、地官、水官、日神、月神等流行民間的神衹。

除此以外,一些圖文則象徵天神的法力,例如雲氣、雷電。當中富有趣味的是由多條扭曲線紋組成的“繩”;符中的繩原來是用來捆綁一切邪惡的。另一常見的符號是“鬼”字。這“鬼”字不是指惡鬼,它含有兩個意思:一指儆惡懲奸的善鬼,也即是仙;二指亦人亦仙的巫師,予人驅邪。善鬼和巫師均能通神,取得法力,去為人們消除惡患。

符文的書法本源於篆書和隸書,後來將所書的文字變化,甚至改形,把線條扭曲,像似雲氣,刻意做出飄逸的感覺,所以符文的書體又叫“雲篆”。道士又故意將文字加工,增添筆畫,或字字重疊,形成怪字。例如把六個“天”字分成上下兩排,合成至高無上的“天”。

神符的另一功能是驅除陰氣。陰氣過重,便惹來惡鬼。因此,在符上通常書寫以下文字,以增加陽氣,去抵消不利的多餘陰氣。例如“囂”字,“囂”代表人多,陽氣旺盛。又寫上“魄”字,“魄”指活人的肉體,即是陽氣。例如“正”字,表示邪不能勝正、又如“刀”字和“火”字,目的是以刀和火去剋制妖邪。而“押”字則代表送走陰靈。此外,常常在符中發現“神”字和“王”字;天神或天王均高高在上,可以平服所有陰陽怪氣。


天神的指令應是高深莫測的,符文因而故作神秘,不易理解。自宋代開始,簡約的草書盛行,符文更以此為書體,令一般人難以解讀。總之,神符上的文字另有特別的寫法和讀法,由專責的道士向弟子口授,把這神秘技法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天神無處不在,亦無所不能。信徒於是利用神符求助天神,達成他們的願望。因此,出現了鎮宅、治病、追魂、祈雨、催生、解冤、辟邪等不同功能的神符,顯示神符真是萬能之物。

符是不可能以科學解釋的東西。古人迷於符,相信符是靈驗的,可助他們做任何事情。由於這種信仰,符的實質作用是加強人們的信心,去處世做事。

當人們遇上困難,說出“冇符”,即表示沒法處理。若說出“有符”,則找到解決的方法了。“符”因此成為“方法”的代名詞。

符已演變成一門獨特的宗教藝術。其實在本質上,它是用來驗證信用的,好像一張兌換信用的支票。它教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不管“有符”或“冇符”,必須注重信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