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中國蛙



不知在甚麼時候,天空中掛了十個太陽。實在太熱了,萬物甚難生長。后羿終決心拉弓,把九個太陽射了下來。他立了這大功勞,受西王母獎賜不老之藥。

他的妻子嫦娥發現這靈藥,便想偷取一顆。正在拿藥的時候,她的偷竊行為被后羿察覺了。於是在情急之下,她盡吞所有不老之藥,然後疾逃,最後身不由己升空向月球飛去。后羿當然追不上了,但嫦娥到達月球後,可能是惡有惡報,竟變身成一只癩蛤蟆,即醜怪的蛙。這蛤蟆老不了,亦死不了,只有無奈地獨守月球。

嫦娥是女性,她奔月成蛙,因此蛙被定性為“陰”,成為月球的象徵。古人稱“日”為太陽,“月”為太陰。醜怪的蛤蟆於是被奉為太陰靈物,能化戾氣為祥和。

古人在遠古時候極崇拜兩棲動物,因為牠們可生於水陸兩界,這是人類不能做到的。於是蛙、蛇、龜、鱷皆被視作神靈,擁有超自然力量。

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在陶器上以紅和黑彩繪畫花紋。這些器物稱為“彩陶”。當時彩陶上常見的一種花紋便是蛙形圖案。這紋飾原先是寫實的蛙,後來四肢變成兩組曲線,像兩英文字母M,作上下排列;蛙的主體簡化為一直線,放在M字中央,連貫上下兩M字,仿如抽象的四腳爬蟲。彩陶蛙紋的最後演變是令人驚訝的,因為它退化成叉形圖案,如佛教的“卍”符號或德國納粹主義的“卐”徽號。


自唐代開始,這類型的叉形圖案別稱“萬字紋”,常常用來象徵萬壽和萬福,一般出現在門窗上,作為鏤空紋飾。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這萬字紋原來是代表“陰”性的蛙。兩者意義雖不同,但均寓意吉祥。
其實古人對蛙又愛又恨。他們認為天下有五種主要毒物,即蛇、蟾蜍〈蛙〉、蜘蛛、蠍子和蜈蚣。這些毒物害人,尤其在農曆五月初五端陽節,那天是全年變化最大的日子,萬物皆活躍起來,“五毒”也不例外。古人竟然想出以毒攻毒的方法,將“五毒”圖案縫製在衣物上,讓弱小的孩童穿上“五毒”衣,希望“五毒”不會“重複”加害他們,其他害蟲也忌怕“五毒”而走開了。
同樣地,古人對嫦娥的感情亦是愛恨交熾。到了唐代,原先討厭她的貪婪,這時候卻轉而關注她的美貌。在唐人心目中,嫦娥不可能是醜怪的癩蛤蟆,而是可愛的白兔兒。此後,月光中不再見蛙的蹤影,而乍看竟是白兔的明亮身子。兔子在仙界中最後戰勝了蛙。
一個印度神話曾於唐代傳入中國。故事內容說及天神化作老人,向凡間的狐狸、猴子和兔子討吃。狐狸結果捉了魚,而猴子則摘了水果獻給老人,兔子卻搬來樹枝並從中生火,牠對老人說:“我自感卑微,不易找到食物,只好將自己投身於火,你吃了我燒煮後的身子吧!”言畢跳入火堆。老人、狐狸和猴子大受感動。化身老人的天神於是將兔子送上美麗的月球過活。這“月中有兔”的故事可能影響唐人的想法,希望美化明月,終改變了“蟾蜍居月”的神話。

五代出現一位丞相叫劉海。後來他遇仙人指導,得道成仙。劉海別號海蟾子,所以後人在塑造他的形象時,便把他和蟾配搭起來。蟾吐毒氣,他於是將金錢擱在蟾口,化毒為祥。為表示這銜錢的蟾蜍是特別的,則由原本四足改成三足。劉海也扮成俏皮的童子,作出戲玩金蟾的有趣場面。這樣活化了的劉海就被美譽為運財的小神仙,老百姓對他莫不歡喜。至今當遇上以劉海為題材的繪畫或文物,若發現那蟾蜍不是三足的,顯然作者不懂箇中真相,這作品恐怕是現代人所作的了。
蛙曾是醜物、毒物,後來又美化為靈物、尤物,最後竟成財物之源。牠呈善或作惡,皆由人而生,亦由人而止。人如蛙一樣,有善惡兩面,也是一線之隔。人可以制定蛙之善惡,但人的個人善惡則由己來決定,所以我們真的要小心做事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