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中國人看見圓圓的太陽和月亮,他們於是相信天空是“圓的”。他們站在廣闊大地上,縱然看見山和水,他們認為大地還是“方”的。古人當然看不見天地的邊際,所以在他們的心目中,天地偉大,而人類渺小。
在大地上,古人發現能象徵天地渾成一體的動物,那就是龜了。龜的甲背是圓的,身體卻長成長方形。甲是“天”,身是“地”,而整個身體則由四足支撐,正符合人類所居之地由四柱頂立;四柱周圍就是在地面之下的地府了。因此,龜的圓背、方體和四足等造型完全表達出天、地、四柱的意念。況且龜身還有玄妙的地方;牠底部呈現像“八卦”的紋理,“八卦”便是陰陽兩能量渾成的八種組合。而龜背由二十四塊甲殼組成,像象徵二十四節氣。
龜既然是天地的縮影,牠自然地集合天地精華,成為充滿靈氣之物。況且龜一般長壽,古人把長壽的原因歸功於龜本身擁有的靈氣。
古人提出龍、鳳、龜、麒麟為“四靈”。在這四種靈物當中,只有龜才是現實生物。古人便利用龜能通天達地的本領,可以把天神旨意傳達人間,揭露所要辦理事情的成敗。因此緣故,龜也被奉為能預知吉凶的靈物。
商代便以龜問卜。巫師先在龜甲上鑿多個小孔,然後以火灼甲,導致甲上產生多條裂紋。巫師遂據裂紋的形狀去指示所卜的事情是吉或凶。最後把問卜始末以文字刻劃在所卜的龜甲上,這就是甲骨文了。除龜甲外,當時還有以牛骨問卜。
龜除象徵天地共體,還代表北方星域。天上分東、南、西、北等四個星域,皆以星域內眾星所連成的外形線條來命名,並且以太陽運行一天的光芒去決定色澤。東方星域像龍,晨早天色如青藍,所以稱“青龍”。南方似鳥,午後太陽走到南方,天色如火紅,因此叫“朱雀”(鳳)。西方彷如虎,天色轉灰白,表示陽光淡退,遂名“白虎”。北方似蛇騎龜的造型,天色已暗成黑夜,所以描寫為“玄武”。龜身配甲殼,彷如武士穿上護甲。這樣地,古人將龜美譽為黑色武士。“玄武”成為北方星域的統稱。
古人又深信天上繁星對人的運程影響至大。例如,在北方星域中,南斗星座主宰“生”,北斗星座主宰“死”。同時將星座人格化。例如,北極星的位置永恆不變,彷如皇帝永保尊位,古人因此將北極星比喻為天帝,稱“紫微大帝”。玄武不代表紫微星,但北方眾星畢竟對人間影響深遠,玄武後來也奉作“北帝”,由龜神化成帝王,廣受世人崇拜。
此外,在五行觀念裏面,東、南、西、北、中依次屬木、火、金、水、土。北方主理“水”,因此稱“北帝”的玄武亦被奉為水神,龜又為世人保祐與水有關的命運了。
中國神話常常提到海龍王的水晶宮,那裏彷如人間王國。而為龍王主持水晶宮事務的大臣是由龜擔任的,這正表示龜不只是武將軍,也是文丞相。
軟殼的龜是鱉(鼈)。鱉活在河塘裏,對水世界的生態起著良好作用。早於漢代,古人已喜在魚池養鱉,稱鱉為“神守”,即守護神。鱉以魚的腐屍為食物,也吃水中害蟲,協助淨化水裏環境。鱉時常游向水面呼吸,帶動水流向上,牽引魚群流動,有助魚類發育生長,將水世界活化起來。
龜鱉皆屬長壽動物。古人相信吸取牠們體內的養份,能裨益健康。遠在秦至西漢初期,廣州建一小國稱“南越王國”。現時已發現南越王國的御花園;園池底找到大量鱉的遺體,證明當時南越國王喜歡吃鱉,怪不得他們皆享高夀。以龜為材料的“龜苓膏”則能解毒養生,主要以龜板(龜甲)和土茯苓製成,成為流行民間的補品。總言之,世人通過龜的靈氣可知吉凶;吸取龜的精華能保健祛邪。
根據中國神話,龍生有九子,其中一子叫“贔屭”(讀“鼻氣”,粵音“閉翳”),牠生成龍首龜身,身背長有厚甲。牠的力量強大,能背負重物,所以在廟宇殿堂門前,多見石雕贔屭,背上有巨大直立的石碑;碑文往往記錄相關建築物的歷史或對所奉先賢和神祗的頌讚。贔屭承擔了這些大型石碑,讓碑文長久地流傳下來,居功至偉。
可惜世人對龜也有貶義。在字義上,“玄武”可解作“烏龜”。烏龜象徵愚蠢,“縮頭烏龜”則形容不願承擔責任的人。
龜和鱉俗稱“王八”。“王八”形容做壞事的人。五代十國時候,四川地區建一小國“前蜀”。蜀王是王建,排行第八,他的行為卑劣,老百姓以“王八”稱他,其實暗罵他是壞皇帝。所以“王八蛋”就是“壞蛋”了。此後,民間喜以“王八”或“王八蛋”嘲罵做壞事的人。
相傳“王八”可能是“忘八”的轉音。“八”是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忘八”便是忘記第八德,即無恥。
民間也有無稽的傳說,指出雄龜缺乏生殖能力,唯有借助雄性蛇與雌龜交配產蛋。因此,世人嘲笑那些利用妓女維生的男人為“王八”,或者妻子有外遇的丈夫為“王八”。廣東人直接叫這些男士做“龜公”,實在是侮辱之詞。
龜的神聖任務俱往矣!如今談龜色變,恐怕被人誤叫“王八”。不少人過往做了很多富有意義的事情,但無奈地被一些小人中傷,將好事醜化成遺憾,把功勞批判為失誤,令善者被誤作邪惡,惡者反受譽成能人,真是人間慘事。不過,我們必須頂天立地去做人,擁有龜的浩然正氣,不屈不撓,堅持以良心做事,利己助人。